北大荒集团绥化分公司
I      BEIDAHUANG  GROUP  SUIHUA  BRANCH  OFFICE
OA办公  |  邮箱登录  |  加入收藏
   
从荒原到粮仓
来源: | 作者:advertising-100 | 发布时间:2019-08-15 | 440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荒原到粮仓

                        ——我的农场与我的共和国

薛昊(红光农场)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政治动荡之际,一带一路却风生水起,得益于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安定。在共和国七十华诞来临之际,我每一天都想为她做点什么,我没有司马迁的如椽之笔为她写千古绝唱,我没有歌唱家婉转的歌喉为她唱“祝你生日快乐”,我只能在我的工作经历中,精炼出点滴,用并不华丽的文字,作为我最真诚的礼品,贡献给我的共和国。

“端中国饭碗,装中国粮食”,总书记的话至今仍激荡我心中。巍巍兴安岭,莽莽大荒情。共和国七十年的发展,北大荒艰苦卓绝的耕耘,壮哉北大荒,共和国认可你。

红光农场地处小兴安岭南麓,扎音河南岸,辖区东西距离32公里,南北距离20公里,与7个林场、2个农场相邻。

从1959年建场至今的60年岁月里,红光农场与北大荒开发建设同呼吸、共命运,经历了一段从无到有、从贫弱到富强的峥嵘岁月。在珍珠般串起的北大荒农场群里,红光人以自己的顽强拼搏、实干自强,书写着属于红光的辉煌。

进入红光农场的地界,透过一排排掩映的绿树,看一片片碧波翻滚的豆浪,犹如为我们打开历史的长卷,每翻开一页就闪出一个亮点,穿成一串深深地脚印,这是几代北大荒人跋涉的脚印。在这片荒原上,第一代北大荒人,不怕苦,不怕累,用血汗征服这片荒原,他们伐木建房、开荒种地,在农业设备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昼夜忙生产,实现了耕作面积逐步扩大、粮食总产连年递增。有人创业,就有人守业,如今红光人面对强手如林的市场经济的挑战,以及改革促发展的信心。

这里因农业而诞生,因农业而发展,农业今后依然是农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产业。红光人开发了这片荒原,不仅让这里变成里千里沃土,还在耕耘中赋予它精神和灵魂。

从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到播种整地田间管理的科学方式,无不呈现着现代化农业的气派。红光人对土地一往情深,土地寄托着红光人的憧憬与希望。兴办家庭农场以后,在国家的助力下,加快了机械更新的步伐,购买和使用最先进的农机具,红光人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土地的依恋。

来到场部地区,从泥草房到砖瓦房,再到如今的楼房,宽敞明亮的居室和过去低矮、拥挤的住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街道旁商户连排,场区里住宅楼林立,清洁养眼。尤其是校园,丝毫不逊城市里现代教育的气派。来到校园,首先闯入眼帘的是高端古朴的校门,进入室内,每一处都布置精妙,到处显示素质教育的成果,显示着教育人的独具匠心。室外操场跑道大气高贵,跑道内人造草坪实用典雅。既是学校体育课的教育场所,也是场部职工群众早晚锻炼的去处。

坐落在街道旁的机关大院,碧草苍松悦目,花带馨香馥郁,醉人的感觉难以描绘。街道整洁,路灯雅致,路旁成行的绿树,仿佛向人们行着礼。

和谐小区,绿树花海环抱的生态公园里,有消闲的凉亭,休憩的雕塑,真叫人不思量,自难忘。无论你什么时候到这里,小区的整洁程度都会令你惊叹!

农场的文化广场,是农场给职工群众展现文艺风采的地方,当夜幕降临,这里传出劲爆的舞曲,抒发着人们享受健康向上文化生活的愉快,企业文化阵地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农场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去年落成的文体馆,娱乐功能多样,各种文体赛事不断,棋牌室笑声串串,墙壁上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既留下历史的印痕,又昭示未来发展。

展望兴安岭之巅,巧手六十载,铺就小康路;

耕耘扎音河沃土,奋战21世纪,再写大荒情。

红光的发展离不开祖国惠民的政策,迎着朝阳,伴随时代的列车,共和国铸就的幸福,让人陶醉。七十年的历史,创业的辉煌,北大荒精神在这里闪光。

红光人秉承北大荒精神,在祖国的大花园里争奇斗艳,品尝着改革赐予的甘甜,创造着北大荒奇迹。作为第三代北大荒人的我们将踏着前辈们的足迹,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在北大荒、在红光农场这片热土上创造出新的辉煌!

文艺作品
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