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退休教授郑桂萍来到肇源农场水稻科技示范园区,亲自指导研究生团队开展水稻试验取样工作。尽管已退休,郑桂萍教授仍心系农业生产,持续为肇源农场的科研与人才培养注入动力,生动诠释了“退休不褪色”的科研精神。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松嫩平原粳稻优质高效栽培节水控灌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核心试验基地,肇源农场水稻科技示范园区今年重点开展了秸秆还田条件下节水控灌技术优化和覆膜栽培技术创新两大攻关项目。试验团队针对松嫩平原水稻生产痛点,通过“水、肥、秸、土”协同调控,在园区内布设了试验小区,系统研究秸秆腐解与水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目前,采用秸秆还田条件下既节水又不影响产量的试验措施的地块,指标已显著优于常规地块,初步验证了该措施的可行性。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调控,实现秸秆还田与地力培育、节水与优质丰产的双重协同,为松嫩平原水稻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范式。”郑桂萍教授在田间指导时强调,“科研不能停留在实验室,必须让论文真正写在黑土地上。
”自成为八一农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以来,肇源农场已累计接纳100余名研究生开展实践。 “郑老师教导我们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教会我们如何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试验的侯同学表示,“在田间跟着老师学习时,她反复强调‘细节决定成败’,比如施肥喷药的时间、灌溉水量的多少,这些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 作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研究学科带头人,郑桂萍教授与肇源农场的合作已跨越20年。如今,退休后的郑桂萍教授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这里的黑土地养育了我,我要把一生所学回馈给这片土地。”郑教授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郑教授的坚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贾金龙表示,“我们将继续依托校企合作优势,把肇源农场打造成农业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和农技人才培养的‘蓄水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